《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① :全书概览

发布时间:

2023-10-14

《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① :全书概览

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

《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是国内外首部关于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的基础理论研究著作。全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电力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结合能源电力行业实际,深入研究新型电力系统基础理论,论述了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方法体系,阐述了以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路径。

一、认识论深刻把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三个五”关键之要

《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提出,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适应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新要求,坚持清洁低碳是方向、能源保供是基础、能源安全是关键、能源独立是根本、能源创新是动力、节能提效要助力,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保供与转型,依托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

(一)新型电力系统五大特征

1.清洁低碳,推动形成清洁主导、电为中心的能源供给和消费体系;

2.安全充裕,加强支撑性和调节性电源建设

3.经济高效,提升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效率

4.供需协同,推动多形态、多要素、多主体协调互动、动态平衡

5.灵活智能,实现数学化、网络化、智慧化

(二)新型电力系统五大定位

1.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2.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3.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4.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升能源自主供给能力

5.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解决行业发展难题

(三)新型电力系统五大内涵

1.电源构成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转变

2.电网形态向多元双向混合层次结构网络转变

3.负荷特性向柔性、产消型转变

4.技术基础向支撑机电、半导体混合系统转变

5.运行特性向源网荷储多元协同互动转变

二、方法论深刻把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五大创新”方法体系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开创性的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依托国家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探索创新组织体系,提升体系化攻关能力,深入开展新型电力系统“五大创新”,汇聚起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一)理论创新

尊重科学规律,突破固有思维,深入实施跨学科、大交叉研究,重点开展电力系统稳定保护、电能质量、协同平衡等基础理论创新。积极推动运筹学、气象学、地质学、材料学等与新型电力系统交叉融合,以知识聚变模式推进创新。

(二)形态创新

顺应新型电力系统形态演化特点,统筹生产、传输、消费、存储等环节,以电网带动能源系统形态转型升级。着力打造能源供给和消费体系、能源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数智化能量及信息交互体系、市场价值创造体系,支撑能源互联网多元业态发展。

(三)技术创新

针对基础支撑技术、路径影响技术和重大颠覆性技术,加快推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建立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支撑体系,推动技术标准国际化。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力争取得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

(四)产业创新

聚焦重点领域,优化组织架构,打造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创新体系,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以链带面、织链成网,围绕基础产业、数字产业、新兴产业,创新产业价值形态、协同模式和空间布局,打造能源产业生态圈。

(五)组织创新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推动实现一、二次多品种能源市场对接,推动电力市场与碳市场的统筹协调、耦合发展,创新辅助服务、容量保障、新型储能参与市场等机制。发挥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平台作用,带动各方共同参与,形成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一书论述了以上五个方面形成的新型举国体制下创新组织体系范式,体现了开放包容、发展变化、普遍联系研究视角,贯穿了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构成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系统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在新型电力系统领域的具体实践。

三、实践论深刻把握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五化”路径

电力系统连接能源生产和消费,是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绿色转型的中心环节。以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需要走稳走好“五化”路径。

(一)推动能源配置平台化

持续完善特高压和各级电网网架,优化电网发展格局,加大配电网建设改造力度,充分发挥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作用。建立健全电网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二)推动能源生产清洁化

以保障能源安全供应为前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积极服务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全面提升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促进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优化组合。

(三)推动能源消费电气化

聚焦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稳妥有序实施电能替代,促进全社会共享电气化发展红利。健全市场机制,拓展以电能为主要供能方式的综合能源服务,引导全社会节约用能、高效用能、绿色用能。

(四)推动能源创新融合化

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延伸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加快创新成果推广应用。

(五)推动能源业态数字化

强化数字赋能,加快构建大数据中心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新能源友好并网水平、用户侧资源灵活互动能力、电网智能互联能力,持续提高电力系统气候弹性、安全韧性、调节柔性。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